張伯禮稱中國新冠病人后遺癥較輕
近日張伯禮稱中國新冠病人后遺癥較輕登錄上了百度熱搜,受到廣大網友們的關注,那么關于目前的張伯禮稱中國新冠病人后遺癥較輕相信小伙伴們都是想要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吧,因為只有最新的消息才能夠幫助大家了解到最新的情況,那么想要了解最新的情況一般都是通過百度上的熱搜來進行了解的,那么大家如果想要了解到張伯禮稱中國新冠病人后遺癥較輕最新的消息的話,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在網絡上收集到的一些與張伯禮稱中國新冠病人后遺癥較輕相關的信息內容哦。
從武漢到河北,雖年逾古稀,“人民英雄”張伯禮仍一次次身披白甲,“逆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全國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和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的張伯禮院士更關注哪些話題呢?
據新華網,近日,張伯禮在接受采訪時指出,2021年初局部暴發的河北疫情暴露出了我國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總結農村疫情防控特點和經驗,對完善我國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此外,出院后康復階段的患者應加強及時全面的中西醫康復干預。“我國在疫情救治中‘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為全球抗疫貢獻了中國力量,作為康復階段的先行者,我們也必將為未來全球上億新冠肺炎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中國方案。”張伯禮還呼吁全社會不要歧視新冠肺炎患者,愛護他們,關懷他們,使他們早日康復、回歸社會。
另據央視新聞客戶端,2021年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張伯禮變得比平時更加忙碌。兩會期間,張伯禮代表在駐地接受了記者的視頻專訪,他圍繞抗疫形勢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思想積極,行動穩妥”是張伯禮代表對當前國內防疫形勢的總結。他指出,目前國內已經沒有高風險、中風險地區,河北省與吉林省的新冠肺炎患者均已清零。張伯禮曾預測,國內防疫形勢到3月初會出現拐點,3月底基本恢復常態。這一預測不會改變。但是,他指出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美國3月4日有近6萬名確診病例,2000多名患者死亡,外防輸入不能掉以輕心,除了防人還要防物。
張伯禮:中國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控工作。我們之前已經下了那么大力氣,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今年更添曙光,疫苗開始廣泛接種,隨著天氣變暖,整體情況會越來越好。外防輸入這一點絲毫不能放松,不能功虧一簣。
對于新冠病毒變異問題,張伯禮代表一直非常關注。他認為新冠病毒的傳染性變得越來越強,無癥狀感染者增多,潛伏期有變長的趨勢。張伯禮代表在石家莊看到過一個病例,潛伏期長達36天。從世界各國的數據分析,張伯禮代表認為目前新冠病毒的毒性有減弱趨勢,病死率越來越低。
張伯禮:今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考驗,如果今年風平浪靜,那么國內的防疫問題基本可以完全解決。我們過去養成的一些好習慣還要堅持,少聚集、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勤通風、勤洗手。去年我們堅持戴口罩,流感病人少了,兒童肺感染、兒童肺炎、新生兒肺炎都減少了,所以戴口罩還是很有好處的。
兩會期間,張伯禮代表日程滿滿。3月4日夜間,他通過天津海河傳媒中心電視新聞中心的新媒體演播室連線了武漢、河北及海外的醫生,同時接受了多地媒體采訪。在談起自己在武漢主動“收徒”的經歷,張伯禮代表非常自豪,稱“師以生為榮”。
張伯禮代表長期關注新冠肺炎病人的康復治療。他認為中國病人的后遺癥出現概率和程度比國外輕得多。在武漢和石家莊,張伯禮代表一直負責病人的康復工作,今年他的議案里提到要重視這項工作,包括對醫生的培訓和制度安排,同時他也希望能把康復治療納入國家醫保。
張伯禮:中國病人的后遺癥和國外比起來相對較輕,原因還不得而知。也許是我們治療得早,也許是我們普遍使用中藥等。我們希望更進一步,讓所有的患者都能完全康復,恢復到發病前的身體狀態。這樣多好啊!
多一份關愛,少一分歧視。這是張伯禮代表一直以來的呼吁。他認為社會的歧視是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又一次傷害。新冠肺炎病人康復后不會再傳染別人,只是在工作中可能會出現易疲勞的癥狀。張伯禮代表建議全社會拒絕歧視,給新冠肺炎康復者更多關愛。
張伯禮:歧視,是確實有的現象。有的家長得了新冠肺炎,孩子受到歧視;有的醫生被感染,康復后被調離崗位;有的單位招工不考慮康復的應聘者。這些都不應該出現,他們得了病應該被同情,大家應該多給一份關照。
此次疫情,給張伯禮代表帶來了很多思考。在武漢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抗疫三月短,格物數年許。”意思是雖然抗疫在短時間內取得勝利,但是分析規律、總結經驗需要幾年的時間。張伯禮代表認為,中國這次抗擊疫情的勝利,在國際范圍內影響巨大,讓很多人看到了東方的思維和智慧。
張伯禮:中國在抗疫方面做得好,經濟也很快恢復,我們的老百姓執行力強。在這種大好的形勢下,我們更應該總結好經驗。我覺得“十四五”的指標,是一個整體的布局,具有前瞻性,同時更加強調關注民生。讓老百姓有獲得感,讓老百姓有幸福感,更加注重生態,這些都是老百姓期盼的。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網、央視新聞客戶端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候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